8月12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配资快线,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中国恒大无意申请复核除牌决定。
这意味着,中国恒大即将在2025年8月25日被香港联交所除牌退市。
图片债权总额3500亿港元
据公告,中国恒大股份上市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并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上市地位,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
在取消上市地位前,中国恒大清盘人拟向公司的持份者提供一份报告,概述本公司于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的清盘进度(进展报告)。
进展报告称,本公司主要为控股公司,其资产大部分是本集团附属公司的股权或债务权益,而本集团附属公司则持有多项资产。因此,资产保全及变现有赖于清盘人实现对附属公司的控制以便进行资产管理及变现、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债务回收行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集团内若干公司启动清盘程序。
截至本进展报告日期, 清盘人已掌控本集团内逾100家公司。现时由清盘人直接管控的实体的资产价值总额(截至清盘人获委任当日(2024年1月29日)) 约为270亿港元(35亿美元)。清盘人现时无法估计最终可从该等实体变现的金额。
就恒大物业而言,清盘人知悉本公司于该业务的权益为债权人提供重大的潜在价值来源。清盘人已将该项资产的变现工作列为最高优先事项,并已委任法律及财务顾问以协助清盘人。
相较于本集团的整体资产负债表,迄今为止的变现金额虽然有限,但仍属可观,目前的变现金额合共为约20亿港元(2.55亿美元) 。其中,仅有约8170万港元(1100万美元)来自本公司直接持有的资产,余下约19亿港元(2.44亿美元)则来自附属公司持有的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产的所有权结构是多层次的,并涉及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注册成立的公司实体,当中有大量复杂的集团内部交易,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外部债权人。迄今为止, 约有1.67亿美元已回笼至本公司 ,但持份者不应假设上述2.44亿美元(或日后来自经营或拥有资产的附属公司的变现收益)将全数拨归本公司所有。
截至2025年7月31日配资快线,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 当中提出的债权总额约为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相较之下(仅供参考之用),本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份「单独」 经审核财务报表披露的负债额约为275亿美元。
总市值不足20亿元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香港上市,并以超700亿港元的市值一举成为当时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企。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恒大的销售规模也节节攀高,2016年以3734亿元的销售规模问鼎行业,同步跻身世界500强,总资产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2017年,恒大再攀新高,实现总资产17618亿元、核心净利405亿元、销售额超3700亿元,均位于行业第一;创始人许家印也以2900亿元的身价位列胡润百富榜之首,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2020年,恒大也提出了降负债、控规模的发展战略,但大厦将倾之势已难以挽回。2021年,恒大的流动性危机也随着商票兑付难题曝光,当年9月恒大财富即爆雷,12月即全面开启境外债务重组。
此后,由于恒大物业发现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一事,“恒大系”上市公司开启了长达500余天的停牌。
2023年7月17日,中国恒大披露了2021和2022两个财务年度的经营数据,合计超8000亿元的天文数字亏损额度,也刷新了中国企业最高亏损纪录。2023年8月28日,停牌17个月的中国恒大复牌,股价大跌近8成,成“仙股”,总市值仅剩46.22亿港元,早已不复当年风采。当前,中国恒大股价仅剩0.163港元,总市值21.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7亿元)。
中国恒大股价月K线走势图
伴随着恒大地产、许家印的先后被调查,恒大推进两年有余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始终难以落实。
这之后,一纸清盘令翩然而至。2024年1月29日上午,香港高等法院举行中国恒大清盘聆讯,法官现场裁定中国恒大清盘。同日,高等法院任命了中国恒大的清盘人。恒大也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清盘案件。
退市不影响“保交楼”收尾
一位熟悉香港清盘业务的业内人士表示,被除牌仅代表中国恒大不再是香港上市公司,不会直接影响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的上市地位和恒大物业的正常运营,在法律层面上亦不影响中国恒大境内外债权人行使权利。
此外,除牌不影响中国恒大清盘程序的正常进行,清盘人将继续履职,中国恒大的境内外债权人仍可向清盘人了解清盘程序进展、申报债权、主张自身合法权利。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恒大除牌退市不直接影响地产公司运营,目前全国范围内大部分房屋已实现交付,公司将一如既往、有始有终地做好“保交楼”收尾工作。
一位深耕破产领域多年的法律专家则指出,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恒大地产的控股平台凯隆置业和一些资不抵债的项目公司已陆续进入破产程序,这实际上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在法律程序中依法清理债权债务是最终依归。
部分内容参考自: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