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财务造假近200亿元,被重罚1.6亿元配资网,*ST高鸿(000851.SZ)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财务造假遭顶格处罚
8月8日,*ST高鸿披露已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调查,公司及其责任人存在两大违法事实:
其一,通过策划、组织虚假贸易,连续九年(2015—2023)在年报中虚增收入与利润。
2015—2021年,公司指令子公司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高鸿科技”),配合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开展虚假的笔记本电脑贸易。供应商、客户均由江庆撮合,资金、合同、物流单据闭环流转,无真实货物流通,交易无商业实质。
2018年、2020年,公司又通过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高鸿数据”)和高鸿恒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高鸿恒昌”)组织IT系统产品虚假贸易,导致2018、2020年年报数据造假。
上述虚假业务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其中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占当年披露收入的49.38%,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利润总额的64.88%。
其二,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直接引用了2018—2020年的虚假收入与利润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综合两项违法事实,证监会责令*ST高鸿改正并警告,合计罚款1.35亿元:
年报虚假记载部分罚款1000万元,已达《证券法》第197条“顶格”标准;
欺诈发行部分按募集资金10%计罚1.25亿元配资网。
此外,对公司董事长付景林等9名董监高及1名相关责任人共警告并罚款3375万元。
同时,证监会拟对付景林、江庆分别实施10年证券市场禁入,对时任财务总监、董秘、副总经理丁明锋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重大违法或将强制退市
*ST高鸿成立于1994年,目前聚焦智能网联生态、政企数智化、信息安全与国产化 IT 产品等业务,提供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及集成服务。
在被曝出财务造假之前,公司已连续两年被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告显示: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结果为“无法表示意见”;
2021—202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
2023年度审计报告认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因此,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高鸿股份”变更为“*ST 高鸿”。
2024年,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再次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深交所据此对其施加退市风险警示。
上述情形已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1条第(一)项及第9.5.2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公司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就相关立案调查收到正式处罚决定。若最终行政处罚认定其构成重大违法,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5万股东懵了
1998年,“中国七砂”敲钟上市,2003年重组后改名“高鸿股份”,二十多年里大股东们轮番减持,累计落袋超10亿元,其中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一家就套现逾4亿元。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6月11日,股价创新历史高点19.8元。也正是那一年,公司开始系统性财务造假,股价也自此掉头向下,至今累计跌幅超过90%。
造假期间,股东们又趁机减持超3亿元。如今,*ST高鸿仍有5.2万户投资者“留守”。让他们绝望的不仅是减持,更是公司涉嫌欺诈发行的旧账被一并翻出,回本几乎成了奢望。
在此背景下,8月12日,有股民在股吧里哀叹:踩踏式跌停第二天!可怜我手中的高鸿股票呀,被踩得鲜血淋漓。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近年来监管对财务造假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从严惩处”已成为常态,跨部门联合惩戒体系也在加快成型。这一套组合拳既净化了市场环境,也为投资者撑起了更牢固的保护伞。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